请选择适合您的导航方式
扫码添加
南宁市宏德高级中学教研组动态(第一百二十四期)
2025.05.20

语文组:


聚焦素养共研讨 深耕课堂探本真

本校讯(通讯员/陈燕灵、摄影/黄知韫)5月15日,我校语文组邓婷婷老师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一材多用的方法》为题,在2401班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公开课。

邓老师以“突破素材单一化困境”为目标,围绕“袁隆平院士事迹”“张桂梅老师事迹”核心素材,训练学生对素材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邓老师在自评中阐释:“通过‘一材多用’训练,培养学生‘透视素材-关联主题-精准输出’的思维链条”,同时反思“课堂生成性问题的捕捉可更敏锐”。  

课后,组内教师共同研讨,高一、高二年级老师认为“案例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感,为议论文教学提供结构化支架”;建议“可引入时事热点素材,强化迁移应用广度”。教研组长总结时强调,本课彰显“以学定教”理念,要求各年级结合学段特点,将“素材多维度开发”纳入写作常规训练,并启动“优质教学案例共享计划”。

本次教研活动紧扣“语言运用与思维提升”核心素养,为构建高效写作课堂提供了新思路。语文组将持续推进教学创新,助力学生突破写作瓶颈,提升综合素养。    

图片1.png


语文组:


执笔为剑破千题,妙笔生花赢高考

本校讯(通讯员/黄知韫)为助力2025届高三临界生科学备考、高效提分,5月16日,高三语文组组织开展“大单元视域下高三语文应考策略”专题授课。

老师们主要从“考场注意事项、展示优秀答卷、考场技巧再叮嘱”几个方面,细致全面的指导临界生,给高三临界生更多的信心。强调在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强化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针对阅读、作文等难点模块,她结合真题案例,传授高效解题方法,并鼓励学生“以思维破题,以素养取胜”。

此次专题授课活动,将大单元教学理念深度融入高三语文应考策略,助力师生在高考备考中精准发力,为学生执笔迎战高考、绽放光彩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组:


聚焦核心素养,共探高效课堂

本校讯(通讯员/莫彩云、摄影/莫彩云)为了聚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探讨高效教学模式,推动教师反思与优化课堂教学,5月15日,数学教研组开展组内公开课活动。

陈凌苹老师在2305班上《8.3.1分类变量与列联表》公开课,从吸烟是否会患肺癌、吃零食是否与性别有关等生活情境引出分类变量的概念,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类变量的概念以及对变量如何分类。通过讲解课本的例题,得出2×2列联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画出完整的列联表,促使学生真正掌握列联表的含义,最后通过等高堆积条形图直观判断分类变量在某种关系上是否有明显差异。

通过本次数学教研组公开课活动,促使教师思考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图片2.png


外语组:


分层备课  共同研讨

本校讯(通讯员/韦日昭、摄影/韦日昭)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精准落实英语核心素养,5月14日,高二年级英语组开展了一场扎实且高效的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聚焦分层备课与周作业讨论。老师们依据学生学情,将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进行分层设计,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针对周作业的布置展开热烈讨论,精心挑选题型、把控难度梯度。

活动中,赵凯副校长结合英语核心素养,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为备课提供了高屋建瓴的方向。他强调教学要立足学生长远发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

此次备课活动为高二英语教学注入了新活力。英语组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指导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助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全面发展。

图片3.png


政治组:


深刻领会积极践行 落实学校系列办学理念

本校讯(通讯员/谭雨晴、摄影/袁剑英)为让组内老师深刻领会学校系列办学理念,5月14日,政治教研组再次组织全体教师开学习,侧重学习教师画像,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坚持做到品德高尚,爱生如子;理念先进,专业拔尖;教学有法,特色鲜明;责任担当,爱校如家。

在教学过程中,政治组全体教师始终秉持教育初心,艰苦奋斗,刻苦钻研,不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学校“一生一案”品牌建设、在学校“四新”改革中认真落实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将继续深入学习,践行学校的系列办学理念,创先争优。

图片4.png

 

历史组:


聚焦核心素养 共探高效复习

本校讯(通讯员/徐志伟、摄影/徐志伟)为进一步提升高三历史复习效率,5月16日,历史教研组围绕"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主题开展专题研讨。

高三备课组长李老师以新课标要求为切入点,提出"大单元整合+问题链驱动"的复习策略。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文明探源:多元一体的奠基"与"制度创变:大一统格局的定型"两大板块,通过时间轴动态呈现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演进脉络。针对重难点问题,李老师展示了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如以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型为例,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权力结构、治理模式三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

研讨环节中,教研组长王老师建议融入近年考古新发现以增强课堂鲜活度,提出可增设“假如你是秦汉治国者”的情景任务。最后总结指出,高三复习需注重“通史为体、专题为用”,既要构建完整知识体系,也要强化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渗透。

本次研讨活动,通过集体智慧碰撞,不仅完善了专题复习方案,更深化了教师对新课改背景下备考策略的理解。历史教研组将继续以研促教,为高三学子备战高考提供坚实支撑。

图片5.png

 

地理组:


妙解新题思路清  合筑信心跃龙门

本校讯(通讯员/吴志芳)为精准应对高考地理学科改革趋势,提升学生应对新题型的实战能力,5月16日,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梁春燕开展“高考新题型《绘图题、实验题》解题策略”主题公开课。

梁春燕老师立足课标与历年真题,深度剖析命题规律:“绘图题要求学生将抽象文字信息转化为精准图示,而实验题则需结合地理原理设计可操作的探究方案——两类题型均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讲评过程中,梁春燕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一步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整节复习课,教师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物理组:


精彩授课启思维,深入评课促成长

本校讯(通讯员/郑苗、摄影/梁剑财)5月14日,物理教研组梁成宗老师在2306班上星级教师示范课《全反射》,为全体物理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与灵感。

课堂伊始,梁老师巧妙地带领学生回顾了上节折射定律的关键内容,并抛出一个问题:“当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入射角不断增大,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一问题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

紧接着,梁老师现场进行演示实验,课堂氛围瞬间变得热烈而活跃。梁老师趁热打铁,介绍了光密介质与光疏介质的定义,并严谨地推导出全反射临界角的公式,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课堂的尾声,梁老师并未止步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将视野拓展至生活实际,详细列举了全反射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后,教师齐聚实验室,围绕梁老师的示范课展开热烈的评课活动。大家各抒己见,从教学设计的巧妙构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技巧,到实验演示的精准操作、知识讲解的清晰透彻,全方位剖析了本节课的亮点与特色。同时,大家也针对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为教学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图片6.png

 

化学组:


靶向高考精准施策 名师引领助力冲刺

本校讯(通讯员/蒋海翔、摄影/邓小兰)为助力高三学子高效备考,5月14日,化学教研组组织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复习课。立足高考命题趋势,聚焦物质结构核心考点,通过分析近年高考真题中的高频题型,系统梳理原子杂化方式判断、分子空间构型推导等学生易错失分点。  

课堂上,老师们以"问题链"形式串联知识点,结合近三年全国和各省试题考点考察情况,逐层剖析学生答题中的思维误区。针对粒子空间结构的判断、键角比较、溶解度比较、酸碱性比较等知识重难点。整节课紧扣学情、讲练结合,既有重难点突破的策略指导,又强化了规范答题的细节意识。  

图片7.png


生物组:


妙引经典启思维,探秘克隆新课堂

本校讯(通讯员/钟景娇、摄影/钟景娇)5月13日,生物教研组梁月昭老师以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为师生带来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公开课,让前沿生物技术知识在趣味互动中落地生根。

课堂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毫毛变出万千小猴的经典动画片段开场,梁老师顺势抛出问题:“现实中我们能否用体细胞'变'出猴子?”这一充满想象力的提问瞬间点燃学生热情,成功引出课程主题。从神话到科学的奇妙过渡,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巧妙建立起生物技术与生活想象的关联。

在讲解高产奶牛核移植技术时,梁老师精心设计阶梯式问题链。“为什么要选择卵母细胞作为受体?”“如何确保移植后的细胞正常发育?”等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们时而专注思考,时而热烈交流,课堂始终保持着活跃的思维碰撞氛围。

这堂课将经典文化、趣味互动与科学思维完美融合的创新课堂,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核移植技术的核心原理,更培养了他们对生物技术伦理的深度思考能力。

图片8.png






 

编辑:黄飞职

一审一校:陈云霞

二审二校:刘丰

三审三校:汪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