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历史题材纪录片领域作为纪录片的一大分支,真实地还原历史事件、塑造历史人物、再现过去的历史。历史题材纪录片凭着其特点和功能是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育人资源。由于高一历史课程内容多,课堂容量大,高一历史课堂上巧用历史题材纪录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还有利于丰富教师专业知识,但是历史纪录片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一历史教学;历史题材纪录片;作用
一、历史题材纪录片特点
1.真实性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点。历史具有一度性,过去的历史不可再现,历史学追求的最高价值或历史叙事的生命所系便是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历史题材纪录片取材于历史现实、反映于历史现实,是“从历史现实中来,到历史现实中去”。比如演绎文物“前世今生”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还有还原历史发展线索的《中国》,统筹讲述世界史的《大国崛起》等。历史题材纪录片都是以真实性为根本宗旨,从实际出发去还原历史的真相,去弥补历史教材中苍白的文字表达的不足。
2.趣味性
高一历史课堂不单单需要落实核心素养,还需要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科分班做准备,趣味性的历史课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字动画、情景再现的融入为历史 题材纪录片的历史表达增添了趣味性,赋予了知识内容全新的可能性,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历史演变,充分发挥出影像媒介的优势,也通过艺术本身的设计,创造出真实影像之外的空间,为枯燥冗长的历史平添诗意与浪漫。例如《历史那些事》在传统纪录片里插入了创意十足的小剧场。小剧场活用网络流行因素且形式多样,包括:史诗级说唱、默片、邵氏武侠片、脱口秀、MV、古风宅舞、热门综艺、日和短剧、热门广告等,更加增添了其趣味性。
3.教育性
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反映了历史的演进、变化与发展,蕴含强烈的价值观念。教育性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重要特征,可以用之丰富历史课堂的教学,有利于涵养学科素养。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历史题材教育片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如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它通过复合变换的叙事视角、勾连古今的叙事主题和浪漫灵动的叙事风格,有效传递了器物文化及其承载的文化记忆,提升学生的接受度,从而更好地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
4.可操作性
任何非教材内容需要加入历史课堂的都是需要可控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题材教育片形式更加多样,长短不一。同一个历史事件可以有多种拍摄方式,多种切入角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自主提取、编辑、运用纪录片片段于教学过程,是实现纪录片教学价值的基本前提。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成果,掌握基本的技术手段,熟悉纪录片的搜集、编辑、汇总等基本步骤,为纪录片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奠定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了解纪录片的内容,再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良好情境引入纪录片,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历史教学纪录片的教学价值。
二、历史纪录片对历史课堂教学的作用
1.拓展教材知识
历史题材纪录片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许多内容与高中统编教材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历史题材纪录片能够将历史文献、文物、专家口述等多种史料相结合,进一步补充历史知识,拓展历史教科书的外延。也是重要的史料。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第一子目的内容“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为例,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教科书石器时代的代表性文化呈现形式为简短的文字叙述,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史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时,可引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第一集《人头壶—最初的凝望》和《陶鹰鼎——陶醉了六千年》的视频片段。这一纪录片的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拓展教科书内容,对一手实物史料进行解读,既能帮助学生拓展教材中相关知识,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符合高中生的历史学习需要
新高考改革下,在一些高考模式里,历史学科成为2选1中的选项。新时代的就业环境,历史学科的竞争力肯定远远不如物理学科,所以在选活的物理学科有趣。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感情是复杂的。学生喜欢历史故事,喜欢读三国,看《三国演义》,却不喜欢读《三国史》,喜欢看《何以中国》,却对中国史的不感兴趣。喜欢历史的学生,往往是因为历史有趣,或者能让他们在课下校外的交谈提供一些趣味。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同时人获取知识是通过多种感官将外界信息传递给大脑。历史题材教育片通过形、声、色、情、意等独特的优势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历史情景、突破时空限制、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要通过历史的学习,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是不可重复模拟的事,留下的是无声的文物,苍白的史书记载,斑驳的历史遗迹,历史纪录片能形象化呈现历史的延续与变迁。2011年,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文件指出“历史题材的影视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非常重要而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纪录片一般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些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认识历史,是应重点利用的影视资源。”
历史教师可以根据高一学生的人性特点,结合纲要教材的实际需要通过利用历史纪录片丰富的影像和生动的解说,将其穿插到某节的课件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博大,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宽他们的视野,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例如在讲中国新石器时代时插入《如果国宝会说话——龙山蛋壳黑陶杯》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的高超,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与国家观,潜移默化地培养时代新人。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忌讳满堂灌,新高考下的历史课堂,需要创设新情景,培养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必须变成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发展个性、全面提升的场所。把历史故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意和学生共同探究学习。另外,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离不开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文历史为代表的影视纪录片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大国崛起》《中国通史》《故宫》《历史纵横》《探索发现》《何以中国》等一大批历史纪录片,将人类文明发展的辉煌历程展现在观众面前。历史题材教育片不断更新的,是广泛丰富的,历史题材纪录片什么时候使用,如何使用等都是考验教师能力的。例如外历史纲要上《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有很多部相关的纪录片,如《山河岁月》《诞生地》《播“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还有档案影像资料,如此多的选择需要精中取精,截取合适的片段,设置合适的问题来完成教学设计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使用历史纪录片应注意的问题
纪录片要以尊重课堂教学为前提。在高一历史课堂中使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要内容的教材。
1.纪录片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
选择的纪录片要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主题相适应,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历史纪录片与知识相不匹配的现象。一线老师在选择纪录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合理选择相适应的纪录片。
2.纪录片的使用要适度
不论信息化如何发展,也不管所选的纪录片有多切合教材内容,历史纪录片归根到底只是历史课堂教学的辅助性资料,它不能取代常规课堂,不能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能直接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反馈教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所以,选取历史题材纪录片必须保证在适度的范围内,时间长度的适度,内容范围的适度,频率使用的适度。
历史事实是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历史事实则是人的思想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教学的演进,课堂教学并不限于教材的内容,在高一的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有利于更新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和诠释,赋予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浩.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汉中:陕西理工大学(硕士),2021.
[2] 宋春雅,影视资源在高一历史教学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2020.
[3] 丁新颖,纪录片《河西走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2021.
[4] 孟浩.历史影视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汉中:陕西理工 大学(硕士),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