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适合您的导航方式
扫码添加
花儿与少年成长记|宏德21星用成功证明:宏德不负少年
2025.07.13

在南宁市宏德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每一颗 “种子” 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无论是带着 A 等级的光环踏入校门,还是怀揣 C等级的忐忑开启征程,宏德的老师们始终坚信:成长没有预设轨迹,每个少年都能绽放独特光芒。

21位从宏德走出的 “星光少年”,用自己的成绩证明 —— 选择宏德,就是选择一条看得见成长的道路。

未标题-1.jpg

A入口成绩的花儿与少年:在精准培育中冲刺巅峰

在宏德我们能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多的培养、更细致化的辅导,老师会根据每个人的学科优势定制 “拔高计划”。更可贵的是,宏德老师始终以 “同行者” 的姿态陪伴我们成长。当遇到瓶颈期时,一起拆解问题;当取得进步时,悄悄提醒 “下一个目标就在前方”。

7.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08.png

在这里,“奋斗” 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一群人朝着共同的梦想并肩奔跑。正是这种既懂教学又懂成长的培育方式,让我们在高考中突破预期,用成绩印证了宏德对优等生培养的硬核实力。


B+入口成绩的花儿与少年:在分层培养中实现跨越

宏德的“分层教学 + 个性化辅导”模式,让我们找到了精准发力的方向。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链,确保我们都能 “跳一跳够得着”;课后,学科老师会针对我们的薄弱环节组建 “小灶班”,从基础题型拆解到解题思路拓展,一步步帮我们补齐短板。我们愈发相信 “潜力永远比起点更重要”。

Snipaste_2025-07-14_13-37-12.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16.png

这些看得见的进步,不仅是我们努力的结果,更彰显了宏德因材施教体系的强大效能。

Snipaste_2025-07-14_13-37-19.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23.png


B入口成绩的花儿与少年:在温暖陪伴中重塑成长信心

曾经觉得我们成绩不上不下,很难有大的突破,是宏德老师的温暖陪伴让我们重拾信心。老师们既关注学业提升,更重视心理建设,通过 “一对一成长对话”“学情跟踪档案” 等方式,精准捕捉我们的状态变化。

Snipaste_2025-07-14_13-37-27.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31.png

渐渐地,我们在学习中找到了成就感,突破瓶颈,成绩提升,稳步向优等生迈进。在高考时多人实现成绩跃升,印证了宏德 “不放弃每个中等生” 的育人实力。

Snipaste_2025-07-14_13-37-34.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39.png


C+/C入口成绩的花儿与少年:在靶向赋能中完成逆袭

宏德老师们会像 “侦探” 一样发现我们的潜质,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暂时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宏德从不放弃任何一位孩子。”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我们一步步实现逆袭。

Snipaste_2025-07-14_13-37-43.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47.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8-00.png

高考时,我们有不少人超出本科线,也有人超出特控线,我们用成绩证明:起点低不等于终点低,只要有人愿意拉一把,每个少年都能逆风翻盘,宏德有能力让 “暂时落后者” 实现跨越式成长。

Snipaste_2025-07-14_13-37-57.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51.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7-54.png

从 A 到 C,21 位宏德少年的成长轨迹,勾勒出宏德办学实力的清晰轮廓:既有针对优等生的拔尖体系,也有面向中等生的提升方案,更有帮助后进生的逆袭路径。

这里没有 “一考定终身” 的偏见,

只有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的信念;

没有 “唯分数论英雄” 的短见,

只有 “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的坚守。

宏德 21 星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奇迹,而是办学实力的必然。选择宏德,就是选择一所能读懂每个少年、成就每个梦想的成长沃土。因为这里的每一份付出,都在证明:宏德有实力让每个学生,都活成自己的光。

Snipaste_2025-07-14_13-38-04.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8-07.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8-10.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8-14.png

Snipaste_2025-07-14_13-38-18.png


来源:校办

撰稿:陈云霞

编辑:苏智凯

一审一校:陈云霞

二审二校:刘丰

三审三校:汪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