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
研思并举定教略,聚力同行提效能
本校讯(通讯员/黄庆珍、摄影/黄庆珍)9月4日,语文教研组开展教研会议。
会上,莫燕组长首先传达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语文组教学实际,强调要聚焦核心素养培育,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并对教案撰写、作业设计等常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日常教学筑牢基础。
随后,教研组共同研讨并制定了本学期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的大型活动,同时将通过专题研讨、示范课观摩、教学反思交流等形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最后,会议进入分年级集体备课环节。各年级组围绕新学期教材重点、教学难点展开热烈讨论,初步确定了单元教学方案与进度安排,为高效开展教学工作凝聚了集体智慧。
此次会议统一了教学思想,明确了工作方向,为本学期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组:
凝聚心力,启航新篇
本校讯(通讯员/蒙锦早、摄影/蒙锦早)9月4日,高一数学备课组召开备课组会议。
会上,备课组长梁老师传达学校及教研组对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随后强调高一是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关键期,全体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基础,培养良好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过渡。
本次会议拉开了新学期高一数学教学工作的序幕,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共识。
外语组:
聚焦教学常规,精准备考增实效
本校讯(通讯员/汤忠、摄影/汤忠)9月3日,英语教研组召开教研会议。
会上,教研组长首先传达教学工作要求,明确教师需提前候课、规范备课,落实主备人职责,强调课堂严格执行“三不讲”原则,提升教学效率。针对年级特点,还强调高一年级要重点推进谈心谈话,高二、高三年级要强化学情分析,精准施策。
会上,组内两位优秀教师结合高考真题,对命题趋势、题块解读等方面作深度分析,为备考提供方向。
政治组:
编织社社团纳新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本校讯(通讯员/黎燕媚)9月2日,政治学科社团编织社开展招纳活动。
政治教研组希望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希望通过开展社团活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组:
教研聚焦高考改革,交流共探备考新路径
本校讯(通讯员/王抒慧、摄影/韦永稳)为精准把握2026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提升备考实效性,9月5日 ,历史教研组召开教研会议,组内教师代表围绕湖北、山东、广东三省新高考历史试题展开深度解析与策略研讨。
会上,高三备课组长王老师以湖北卷为例,指出其命题凸显“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融合”的特色,通过“茶马古道商贸网络”“近代中外科技交流”等情境化试题,考查学生历史解释与时空观念素养。王老师建议备考中需加强史料实证训练,引导学生构建“宏观框架+微观切口”的答题思维。
高二黄老师聚焦山东卷,强调其"学科交叉与创新思维"的突破。如“从《清明上河图》看宋代城市治理”一题,巧妙融合艺术史与社会史视角,要求教师打破教材章节壁垒,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她还分享了运用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的实践案例,引发与会教师热烈讨论。
高一陈老师则从广东卷"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命题导向切入,提出要构建"史料研读—价值辨析—现实迁移"的三阶教学法。她展示的"岭南建筑与气候适应"校本课程设计,为低年段教学提供了生动范本。
教研组长在总结中指出,本次跨省命题研讨揭示了高考改革“素养立意、情境驱动、开放创新"的共性特征,强调各备课组需加强协同,将区域特色史料融入教学,通过”真题解构—变式训练—反思提升"的闭环模式,助力学生实现从知识记忆到思维进阶的跨越。
地理组:
紧扣高考,指明方向
本校讯(通讯员/张倚源、摄影/黎春君)9月5日,地理教研组会议召开教研会议。
会上,陆康明老师进行2025年湖北省高考真题研究与分析分享活动。从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察内容及从自身真实作答过程出发,向教研组教师们分析了今年湖北省高考地理真题命题特点。同时,陆老师还通过对试题的研究给2026届高三年级备课组在今后高考备考中建议。其中,特别强调未来高考的备考方向应当注意回归教材,精读细研教材,多关注教材中的图表、案例、活动题、阅读材料;加强对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考查,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下功夫。
此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对我们教师个人试题研究能力的一次历练,更是一次智慧的交融,高考试题研究活动分享为老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我们也会把会议中研究后的成果转换到教学中进行实践,提升学科成绩。
物理组:
实验探真知 科学启智慧
本校讯(通讯员/文武、摄影/文武)为帮助学生学生开启科学探索之门,9月4日,物理组教师组织开展实验课。
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熟悉器材、掌握流程,小组分工协作,记录数据、推导结论,思维火花在动手与动脑间迸发。
此次实验课,不仅让学生收获知识,更锤炼了科学素养与实践能力。宏德高中物理组将持续深耕实验教学,点燃学生科学热情,培育严谨创新精神,为“科技强国”理想输送青春力量!
化学组:
深耕核心考点,共研教学策略
本校讯(通讯员/梁冰、摄影/梁冰)9月3日,高一化学备课组以必修模块核心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为题,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活动中,主备老师结合新课标要求与学情分析,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定位。该内容作为连接初中化学“四大基本反应”与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电化学、无机推断”的关键纽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组内教师一致认为,教学需突破“重定义记忆、轻本质理解”的传统模式,立足“电子转移”核心本质,搭建梯度化教学框架。
随后,教师们围绕教学实施细节展开深入研讨,形成多项共识。此外,备课组还明确了《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件模板、课堂练习及评价标准,确保年级教学同步、质量同质。
此次专题备课活动,不仅凝聚了集体智慧,更细化了教学实施路径。
生物组:
深耕高考真题,精研各年级备课
本校讯(通讯员/黄小芳、摄影/黄小芳)为精准把握高考生物命题方向,提升各年级生物教学质量,9月2日,生物教研组召开教研会。
会上,首先进行了2025年广西生物高考真题研究分享。黄舒佩老师从试卷整体结构、考点分布、命题特点等方面展开分析。她指出,去年的生物高考试卷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细胞结构、遗传规律等内容,又强调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验,很多题目都结合了生活实际与科研前沿。通过对真题的深入剖析,为老师们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让大家更清楚在教学中应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随后,各年级备课组成员分别就本年级的备课情况进行交流。
此次教研会,通过高考真题研究与各年级备课情况交流,加强了生物组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与经验分享,为后续生物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编辑:黄飞职
一审一校:陈云霞
二审二校:刘丰
三审三校:汪培宏